加入协会 | 收藏本站 Foshan Shunde Cook Association

栏目导航

顺德名厨

您当前位置:首页>>顺德名厨

林壤明

「顺德厨师协会荣誉会长」

全国技术能手
全国五一劳动勋章
中华十大名厨
中国烹饪大师
国家餐饮业一级评委
中式烹调高级技师
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
广东十大名厨
广东省技术能手
广东省劳动模范
技术之星
科学之星
林壤明烹饪大师工作室领办人

人物简介

国际烹饪比赛金牌、全国烹饪大赛金牌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,这些奖牌被林壤明整整齐齐地收藏在家中,而这仅仅是他获得的其中一小部分奖章。世界烹饪比赛评委、中国烹饪比赛评委、全国技术能手、中国烹饪大师、广东省十大名厨等。林壤明,头顶着无数光环,是粤菜厨师界鼎鼎有名的大师,无数年轻厨师以能拜师他门下而感到自豪。

精瘦、幽默、思维灵敏、行动矫健,是林壤明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,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到那些荣誉、光环的影子。当别人夸赞他的时候,他总说:“那都是过去的成就了,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厨师,不过比一般人经验更丰富一些罢了。”

从不认识到认识 再到热爱

回顾起自己多年的厨师生涯,现年70岁的林壤明笑着说,自己对烹饪那可谓是做一行爱一行,“经过了一个从不认识到认识,再到热爱的过程。”

在1975年以前,林壤明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常年与油盐酱醋打交道的厨师,那时候的他跟随汹涌的“下乡潮”回到了老家顺德当插队知青,因为有些文化基础,在大队里担任会计、计分等工作。1975年,林壤明得到了一次回城读书的机会,那一年,他到了广州旅游中专学校就读烹饪专业,那是他第一次正式接触烹饪。在此之前,林壤明对烹饪可谓是一无所知。

三年后,林壤明从学校毕业,分配到广州泮溪酒家工作,但那时的他仅拥有着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,动手能力较弱。为让自己尽快适应厨师的工作,林壤明在工作之余,自己加练,同时,结合自己理论知识叫强的优势,将理论与实践结合,很快就能在厨房的各个岗位独当一面。

在1983年,广东省烹饪行业技术职称恢复考评不久后,他就考取了成材路上的第一个专业职称——三级厨师。这时的他,觉得自己刚刚对厨师这个行业有了初步的认识。

如何才能在厨师行业创出自己的一片天,走出自己的路子是林壤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。在泮溪酒家工作的那些年,林壤明发现那时的粤菜在装盘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于是,林壤明利用自己幼时曾学过美术的基础,想办法将美术运用到食品雕刻和食品拼盘方面。

在一次接待外国贵宾时,林壤明首次在冬瓜盅上雕刻出了一对可爱的大熊猫图像,为传统粤菜增添了别样风采,此举也获得贵宾的认可与好评,更激发他对烹饪的热爱之情。此后,林壤明更加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,以敬业精神结合自己的聪明才智,在专业技术上不断突破,精益求精。最终,林壤明成为了厨艺界领人敬仰的大师。

参加烹饪大赛 屡获金牌

在技术上取得一定成绩之后,林壤明开始在各种比赛中大显身手。

20世纪90年代初,林壤明经推荐选拔,成功地入选中国烹饪代表队,并作为主力队员前往德国卢森堡参加国际烹饪大赛。回忆起那次的出国比赛经历,林壤明说,除了器材不熟悉、气候不适应、比赛条件艰苦外,最大的困难就是食材匮乏。

那一年,林壤明准备参加比赛的菜式需要用到广东的大冬瓜,但在德国根本找不到符合要求的冬瓜。为此,林壤明在做好各种手续后,用自制的带滚轮的行李袋装了两个几十斤重的大冬瓜,随身携带,转了五六趟飞机前往德国参加比赛。

最终,在那次比赛中,林壤明以精湛的刀功和热炒技法获得满堂喝彩,并以两个象形菜式“孔雀开屏”、“菊花鱼”获得珍贵的金牌。

其中,“孔雀开屏”还被大会评判团选定为下一届世界杯烹饪大赛宣传画册的封面,令不少外国厨师刮目相看。

除自己参加比赛,年轻时的林壤明还经常带队外出比赛。

1993年,林壤明做队长,带领广州代表队参加全国第三届烹饪大赛。在他带领下,广州代表队的出品凭借出色的设计、鲜明的广府特色以及过硬的质量获得金奖。

结合当地特色 开发新鲜菜式

在泮溪酒家担任行政总厨期间,除做好大众菜式,如何开发创新菜式也是林壤明的重点工作之一。

“接地气”可以说是林壤明创新菜式最显著的特点之一。每一套宴席他都能从人文历史,或风俗人情中找到出处。

在他带领下,泮溪酒家的厨师团队每年都成功设计、创新出一套新宴席。“八仙宴”是依据中国民间神话八仙故事而设计的;“花仙宴”是结合广东鲜花繁盛的特点而设计,以十多种鲜花入肴;还有以广东各地方菜为主题,经提炼集中设计出“田园风土宴”;此外,他们以广州老城区西关地区的历史典故为依据制作出“西关风情宴”。

这些宴席或有着浓浓的地方特色,或体现着深厚的文化底蕴,或洋溢着超前的时代气息,每一宴都获得食客的无数好评。

其中,“西关风情宴”从到奉美点开始,到拼盘、热荤、汤菜、主菜,末了以小食结束,整套宴会紧扣主题,自然呼应,每一道菜点都引述出一个西关故事,展现文化深厚的西关风情,加上厨师们运用的拼、扣、炖、炒、卤、炸、蒸、焗等多种烹饪技法,以及着意“对号入座”的装盘修饰,令客人们在进食之间犹如置身于西关的名胜景点,同时,更能充分品味历史文化与现代饮食相结合的精妙和意义。他们也从此在地方文化与美食传播中走出一条道路。

培养青年厨师 传扬粤菜文化

粤菜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,林壤明深知,做好青年厨师的培训,尽心尽力培养下一代厨师,才能更好地传扬粤菜文化。为此,林壤明一直十分重视下一代厨师的培养工作。

多年来,林壤明培养的粤菜厨师不仅有本地的青年厨师,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,为传播粤菜文化付出了不懈努力。

退休后,林壤明没有离开厨师行业,依旧十分关心下一代厨师的培养。在2014年,林壤明与广东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合作,成立林壤明烹饪大师工作室。每年招收高职、大专类学徒近300人,经过一年培训,最终选拔出8名学生拜师名下。至今,通过该工作室选拔出来的徒弟不下50人。

对于徒弟的选拔,林壤明拥有一套自己的标准

首先要考察的就是学徒的思想品德,以及对烹饪的热爱程度。林壤明说,厨师不是一个轻松的行业,很多人不久就转行。如果不是对烹饪有着足够的热爱和坚持,是没有办法在这条道路上长久地走下去,并有所成就。

从十几岁对烹饪一无所知,到现在人生七十古来稀,林壤明在粤菜的领域里取得了不小成就,而对于粤菜的未来发展,他也有着自己的看法。

“古为今用、北为南用、洋为中用”这12个字就是林壤明在教徒弟时经常会说的话。古为今用,意为要继承传统,取其精华,并结合时代的发展,将其融入到现在的技艺中去。北为南用,意为要多了解全国各地的烹饪技巧与特点,并适当地与粤菜结合,开发出粤菜的新天地。洋为中用,则是要将国外的烹饪特点、食材引进来,做好粤菜的创新发展。林壤明说,做好了这几点,才能做到了粤菜的继承、发扬、开拓和创新。